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朱玉昆)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20年2月5日    责任编辑:聚点     阅读:4181次

  今天是正月十一,每年的春节,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而今年却象是度日如年,大街上冷冷清清,人心里空空荡荡,许多人茫然,许多人漠然,但春天总要来,一切总会过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们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但也打破了我们的日常贯性,使我们警醒。我们是否应该问一问自己:活着为了啥?怎样活才不虚度一生?死亡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愿也不敢面对现实而已,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已成了我们回避死亡的唯一法码。

  突发事件出来后,许多人都在追问:谁在卖野味?谁在吃野味?可很少有人问:为什么卖?为什么吃?难道是因为饥饿的无法活下去而去吃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要去吃?

  二千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讲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段话意思是一一颜色过多会使人眼花缭乱,音声太多会使人听觉迟钝,口味太多会使人丧失味觉,放纵狩猎使人身心发狂,稀有的宝物会使人行为败坏。也就是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会丧失人的本性,会损坏人的身体。一只蝙蝠吃不吃,与身体健康,与生命危险并无多少关系,只与人的欲望密切相关;故宫里停车与人的名利也无多大关系,也只与人的欲望密切相关。正常的人欲也本无可厚非,但这些人追求的是:你不能做的事我能做,你不能吃的东西我能吃,你不能说的话我能说……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人活着到底为了啥?人应该怎样活?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孔子就不是圣人,老子就不是天尊,释迦牟尼就不是佛祖。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释迦摩尼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两件事:一是个人品格的完善,二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发现或者说提出了人有两种生命的主张:一是肉体的生命,一是精神的生命,肉体生命有限,精神生命无限,所以人要追求精神的生命,而这精神生命的核心就是利他、利社会、利人类、利世界。当把你的生命融入到他人的生命中,社会的生命中,人类的生命中,世界的生命中,你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就是有意义的,也就是永恒的。

  当然,我们现在给成年人讲这种大道理,似乎天方夜谭,但我想呼吁的是:要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一些这种大道理,长大了才不会再去吃蝙蝠,才不会再去故宫停车,才不会再去冲医务人员吐口水……能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家庭就会和睦,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和平。让我们的孩子都来学一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来读一读传统文化经典吧!

 朱玉昆简介:

  朱玉昆老师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喜爱中国历史和文学,后研读西方文学、哲学经典。曾担任过中华文化促进会书院联盟特聘国学导师,现任传统文化进校园全国教育发展联盟导师,北京正源合书院院长。他十多年来全力钻研中国国学经典,总结出了以生命教育为根,以国学经典为本的国学教育理念,并整理出一套以国学经典学习为核心生命成长教育课程——《传承中华经典 激发生命动力》。该课程宗旨:传承中华经典,开启圣贤智慧,激发生命动力,倡导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演讲及行文能力。

  目前在全国各地公开讲过的经典有:《弟子规》、《大学》、《道德经》、《论语》、《中庸》、《易经》、《传习录》、《黄帝内经》等,朱玉昆老师在解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尝试把经学、哲学、科学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世界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概念,在国学经典教育与推广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982 +1
推荐原创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