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唐宋八大家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17年8月17日      阅读:2141次

  开学换教材,这条推送你不得不看!还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

  榆树柳树下,三个大叔在干什么?

  什么是“榆树柳树下,一个三叔修石拱”?或者说“榆树柳树下,三个大叔修石拱”是什么?

  我想说的是孩子们太累,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是可悲的,是残缺的,是杯具的!我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每天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习效率提高,不是死学硬背的,学习起来很快乐的,孩子们还乐于接受的,可行性高的方法。

  注意!

  读书是需要方法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快速记忆?今天教大家一招。

  唐宋八大家文学知识系列(一)

  提到苏轼,我们知道,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这唐宋八大家是是哪八个人呢?是唐二家和宋六家,他们是八大散文家,注意一定要记住的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就是这八个人,看了一遍你可以记住吗?那么我现在就要教你,一句话帮你记住唐宋八大家。“榆树柳树下,三个大叔修石拱”。榆,就是韩愈;柳,就是柳宗元;三叔跟三苏谐音,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弟弟苏辙;修,是欧阳修;石,是王安石;巩,是曾巩。再来一遍;“榆树柳树下,三个大叔修石拱”。那么今天我们知道了三苏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还知道唐宋八大家,而且你将会一个不落的说出来。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最后附上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的简介和一篇短文,供大家学习。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此文为停顿朗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杂说其四) 韩愈

  有人研究表明,给你十个人名字,再好的记忆你也会忘记两个。今天是我们送给大家的,超级记忆好方法,希望对您和您的宝宝有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扫一扫分享本页

1248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