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原小记者田间采风,稻花香里说丰年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敬原小学     2021年10月24日     责任编辑:汉韵     阅读:4623次

  10月23日,虽然仍有丝丝寒意,沛县敬安镇敬原小学《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一行兴致不减,兴致勃勃地走进万顷金波,稻花香里说丰年。

  “这是什么?”老师指着面前金波荡漾的田块问。

  “麦子。”有人答。

  “麦子?”老师很吃惊,“如果这是麦子,我们身后刚钻出地皮绿茸茸的又是什么?”

  “麦子——这才是麦子,我们家刚刚播下,我还帮助撒化肥呢!”有同学说。

  “对,这才是麦子。我们面前这片金色的海洋,是——”

  “水稻。”

  “对,这叫水稻,稻子。麦子秋播夏收,水稻夏播秋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竟然把稻子说成麦子,这可贻笑大方了。看来,还真不能只埋头读书,还应多走向田野,亲近自然,多帮家人分担一些呀!”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产物,已经走向世界,遍及五洲四海。知道水稻的故乡吗?”继续问。

  “美国。”“英国。”“中国。”……

  “还是最后那位说得对,水稻的原产地是我们中国,中国可是水稻的故乡啊!”

  “知道我们中午在校吃的大米吗?香喷喷的米饭可就是它碾去壳做成的。”老师举着一撮水稻说。

  “哦——”有同学顿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这千古名句写出了勾起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期盼。你闻到稻花香、看到丰年了吗?”

  “没——”年龄最小的思雨说。

  “凑近了,或许就会闻到。”大家纷纷蹲下身子,淹没在稻海中。

  “知道杂交水稻每亩产量多少吗?”

  “一千多吧?”有同学说。

  “多多少?”同学纷纷摇头,老师接着说,“单产一千五百多公斤,这可是玉米、小麦的两到三倍呀!如此高的产量,解决了全球很大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这功劳应该归于一个人。知道是谁吗?”

  “袁隆平。”

  “对,是袁爷爷。他毕生研究水稻杂交技术,让水稻产量节节攀升,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我们可不能忘了他呀!”有同学说。

  “不错,小灵通,知道的还不少。我们不光要记住他,还要学习他那种毕生致力于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啊。”老师道。

  “袁爷爷多大了?”有人问。

  “如果建在的话,应该91岁了吧。可惜,他已于今年5月22日驾鹤西去了。”

  “去世了,那太可惜了。”顿时,没人再说话,一切像凝固了,在为这位巨人致敬、默哀。

  探究水稻的起源,了解稻子的播管收脱,追忆袁隆平爷爷,缅怀伟人的巨大贡献,敬原小记者田间采风,稻花香里说丰年话期盼,收获匪浅。

  (王学成)

扫一扫分享本页

129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