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课程百味 寻·儿童本真——贾汪区团结幼儿园“四有好教师”团队开展主题课程回顾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贾汪区团结幼儿园     2025年3月27日     责任编辑:灵犀     阅读:1277次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老师跟随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

——虞永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智慧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及深度推进幼儿生成学习的课程组织能力,有效推进课程落实。3月27日中午,团结幼儿园在阚老师和李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常规主题课程回顾交流活动,教师们运用集体的智慧,在分享与研讨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课程实施和反思能力。

大班组《小问号》

  尹老师带着大班老师的反馈从主题价值、主题目标达成情况、环境创设、家长资源等几个方面就大班年级组的整体情况进行回顾。在《小问号》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大自然和大社会,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引导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用语言、绘画的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问,尝试用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使已获得的经验得到了不断地深化。

  随后,各班教师各自分享了本班的具体实施情况,有的从课程设计细节出发,探讨优化策略;有的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相似主题的“不同玩法”;还有的聚焦幼儿反馈,深挖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

  《小问号》主题活动虽已结束,但是幼儿每天仍然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这种认知经验也将会延伸至下个主题,孩子们会更仔细地观察周围到的环境,运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带着问号去寻找答案。

中班组《我是小小科学家》

  张老师从中班年级组的角度出发,从主题目标、幼儿园发展、区域游戏、材料提供等方面进行主题回顾,教师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为宗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游戏、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促使其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探索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张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注重观察,科学介入,有针对性、连续性,并且将已有经验延续到下一主题,由浅入深,促进幼儿持续性发展。

  之后,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经验,分享了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在反思中优化策略,提升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演绎更多精彩、有价值的主题活动。

小班《有趣的图画书》

  小班运用主题目标评价表展开分享,用红笔标记重要已经达成的目标,蓝笔标注幼儿感兴趣的经验可以链接到下个主题。李老师就游戏、学习、运动、生活四个角度从主题目标的达成、材料与环境、方法与指导、经验提升、资源利用、幼儿能力提高展开回顾,重点回顾小班幼儿通过本主题已经对图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少部分幼儿专注阅读时间短,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不能持续阅读一本书,李老师分析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下个主题会用一些方法支持幼儿持续阅读,比如:教师的教书指导技巧角度、绘本阅读场域改造的角度等等。

  在材料选择上,老师们提出本班的幼儿喜欢阅读,能根据阅读进行各种形式的表征这个目标达成不好,在绘本微景观项目课程中,所选绘本的制作材料对于小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参与程度欠缺。后期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资源利用上,前期做了关于《有趣的图画书》主题家长问卷前审,问卷中希望找一些书店的工作人员来为孩子们分享图书知识或者小型图书展览的内容没有完成,但是以图书漂流的形式丰富了孩子们的相关知识。后期做了相应的调整等等。老师们在李老师深入浅出的剖析中,学习其他班好的做法,反思自身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从“儿童视角”发现课程,以“儿童需求”审视课程价值。并以“儿童学习方式”优化课程实施。

  整个回顾过程,两位主持人配合默契,业务负责人孟主任适时抛出问题,老师们共商共研,群策群力。孟主任也提醒大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深度科学的观察,观察是基础,课程回顾时要构建逻辑框架,回归儿童童真;课程开展前明确目标,依据幼儿学习情况动态调整,结合发展评价结果规划后续内容,形成闭环反思,推动课程持续改进 。

  本次课程回顾活动,让我们明确方向、收获启发。我们将带着经验与思考,优化课程,期待下一次活动中碰撞出更多教育火花,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质的成长体验。

  撰稿 :徐嘉晨 孟怡

扫一扫分享本页

94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