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讲”故事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17年1月15日      阅读:1897次

我的“学讲”故事

沛县三里小学 卞恩宾

我理解的学讲计划,其目的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活泼、有效,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的回归。我认为实施“学讲方式”是为唤醒学生的向学意识。知识是载体,课堂是平台,活动是抓手,抓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讲方式的重中之重。我作为青年教师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积极投入到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之中去。

“学讲方式”强调以帮助同伴“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使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刍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为实现这一目标,分组学习应该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互讲互教,互帮互助,能实现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于是,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四人一组,按成绩编1234号,编号不固定,组长也不固定,形成组内竞争机制,在自学的基础上,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充当小老师,实现“兵教兵”促进学习的深入。我又把各项学习任务标出不同的分值,根据各组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基本上每一小组都有一个学生经常被扣分,大家认为他拖了小组的后腿,都不想要他,要把他赶出自己的小组。我就让每一组把不想要的学生拿出来。我把他们集中在一块,然后告诉大家,他们是我们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的好同学、好伙伴,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们,同学们要共同进步,不能让哪一个同学掉队,现在每组必须从这几位同学中挑一位,进入自己的小组。这几位同学也有权利挑选他喜欢的小组。一旦选出这位同学,我们就要无怨无悔、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她)。就这样把这些同学(学困生)一一安排到各个小组中。

从这以后,各小组成员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其中有一位组长的做法令我感动:他定下一个规矩,只要他组的学生做错一题,就罚该同学重做10遍,而自己也要做20遍,我问他:“你怎么也做20题啊?”他说:“我们组的学生做错了,是因为自己没帮助到位。我要以身作则,所以我就罚我自己做20题。”多好的孩子啊,虽然说我不赞同罚作业,但是他能认识到自己有责任,这就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为了鼓励小组之间和谐竞争,我采取加倍得分制,就是如果某一小组的某个问题自己小组解决不了,而另外小组帮助解决了,就给另外小组加倍加分。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困生进步非常大,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同时,我也欣喜的看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等等都有所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再也不提不要哪个学生了,每次测试的平均分逐步提高。全班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守纪律,讲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受到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的好评。

我认为,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人主体之间心灵对话的活动。学讲计划是一个平台,它能使老师们实现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跨越,实现教育质的突破,同时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大家认真实施学讲计划,学生们自觉运用“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的学习方式,就能熟练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熟练掌握学习内容,建立起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自然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各项素质,健全人生,敢于创新,长大后才能适应复杂变幻的世界,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活,是我们的期待,也是生命化教育的必然。

 

姓名: 卞恩宾
年龄: 39 岁
学校: 沛县三里小学

扫一扫分享本页

286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