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泉频道” 开创育人新格局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交汇点新闻     2022年12月5日     责任编辑:秦风     阅读:2389次

  党的二十大对思政教育有什么新指引?课程内容如何安排?哪些内容可以延伸?什么样的例子能让学生便于理解……连日来,徐州市泉山区的教师们正加紧研讨交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努力让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社会教育一体化发展,真正“活起来”。

  2021年,徐州市教育局统筹成立四大思政教育联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年多以来,泉山区教育局和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第一联盟”牵头单位,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党建带教学、教研,带领成员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共建行动,合力建设思政大课堂。

  盘活思政“融”字棋一体化融通成长空间

  泉山区教育局将“融通”思维融入推进思政一体化,构建思政大课堂的过程。成立思政课程中心,组织《读本》教研、展示,借助启发式、互动式、项目式等手段,不断升级教学方式,融情入境,让思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倡导学科思政理念,引导教师积极挖掘学科自身蕴含的育人元素。例如,语文课讲述钱学森的报国之志,科学课让学生体悟屠呦呦的爱国之情,音乐课唱响《红旗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泉山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侧重有所不同,小幼侧重启蒙,中学侧重常识,大学侧重原理,但各学段都强调体验。泉山区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智能研修平台,打造“智慧思政”,让不同学段互促共融,实现同备、同上、同评思政课。

  泉山区充分用好德育实践基地、地方红色资源,让柳琴戏艺人魏云彩等“戏曲名家”、剪纸艺人孟皎等“非遗传承人”走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让思政课走进王杰纪念馆、钢铁电话连、徐州好人园。2022年春季新学期,由泉山区教育局联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处拍摄制作的“开学第一课”《人民的胜利》,在泉山区中小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培养思政“多面手”一体化整合精兵强将

  思政一体化建设,师资最为关键。泉山区教育局大力建设思政教师队伍,提出“人人都是思政教师”理念,教师课上课下、一言一行,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近年来,泉山区中小学大力开展“党委班子成员上党课”和“书记校长思政课”,并通过多次进行观摩、评比、展示,全力推进思政课堂创新。

  通过成立研修共同体,专家引领、区际合作、校际联动,泉山区正努力把每一位教师都培养成思政教育高手。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邀请矿大马院的池忠军、曹洪军、郑萌萌等专家教授担任泉山思政教育“智囊团”。在他们的帮助下,一大批思政课和思政课题纷纷在省市级获奖或立项,一批批“质优量足”的思政“多面手”脱颖而出。民安路小学教师张姚梅执教的《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课程,在彭城空中课堂平台上点击超过5万次。

  此外,泉山区教育系统的专家、教师共同精心设计了泉山区中小学生思政素养评价操作手册,用自我反思、交流访谈、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袋等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思政素养提升。今年3月,泉山思政教育经验在江苏省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交流。

  打造思政“泉频道”一体化开展主题活动

  近年来,泉山区教育局以“优教泉山”党建品牌为引领,打造思政“泉频道”,一体化开展“泉”系列主题活动,育人效果逐步显现。

  在徐州市教育局“联盟+平台+行动”一体化推进机制下,第一联盟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等主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校地共建、市区联动,“泉”文化党建、“‘泉’心教育榜样力量”红色宣讲、“‘泉’视角党员讲党史”“红色研学”“党史少年说”等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师生在行走中探寻伟大精神,在实践中锻造红色基因。

  近年来,泉山区教育系统大力开展“精准关爱‘泉’心守护”系列活动。通过“合力育人大家访”,让党的关爱走入每一个家庭;打造护眼灯工程,让每一间教室充满光明;实施智慧校园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综合发展水平。

  光荣巷小学的《快板说唱促进小学生明德育格》,奎园小学的《校园足球文化浸润儿童行健致远》两个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成功结项。碧水湾小学“小萝卜头中队”获江苏省“英雄中队”荣誉;奎山小学的“淮塔小卫士”品牌赓续三十六载,内容不断丰富深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德育品牌。

  泉山区教育系统将坚持用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努力打造有滋有味、入脑入心的鲜活思政教育。以问题为导向,学习各地宝贵经验,把泉山思政“泉频道”办得越来越好。

  乔文雯

  系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扫一扫分享本页

232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