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在宏大处寻找意义
却忘了真正的成长密码
藏在孩子打翻水杯时的慌张
藏在饭粒黏在嘴角时的憨笑
藏在努力卷袜子时涨红的小脸
当常规不再是“你必须”
而是“我们一起”时
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课堂
一日活动中环节众多,各环节间的有效衔接关系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畅性与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丰富各环节的组织形式,提升衔接内涵,2025年4月10日,贾汪区团结幼儿园开展了主题为“研一日生活,促保教规范”的一日生活优化教研活动。
一、共话现状,智慧众筹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既是幼儿园全部课程的载体,也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过程。教研开始,小、中、大班各年级组的老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一日活动流程,梳理出了当下各年级组在一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优化过渡环节(小班)
问题二:中班幼儿园普遍有惰性,劳动和服务意识较薄弱,教师引导和家园沟通效果不显著,如何解决?(中班)
问题三:如何优化区域游戏及离园环节的秩序感?(大班)
问题汇总后,全体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各年级教师分享了自己在一日生活管理中的想法和经验,给予大家在日后管理班级更好的建议,进一步推动班级一日生活管理工作。
二、现场交流,教育所思
老师们聚焦本班一日生活培养实践,分别从建立背景、具体实施方法、阶段成效、观察等维度,系统展示了班级一日生活环节培养的路径。例如:通过环境创设规范物品收纳;运用游戏化指令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借助榜样示范促进集体规则意识形成等。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们还提出了常规培养中遇到的挑战,如:特殊需求幼儿的个性化引导、规则执行的一致性把握、正向激励的持续性等问题。
三、聚焦问题,深度研修
大班组
大班教师围绕区域游戏、离园环节进行优化策略分享。如:榜样示范法、情景创设、及时补强法等;同时和幼儿共同制定区域游戏规则,如进入区域要轻声说话、爱护玩具、游戏结束后整理好物品等,并以图文形式张贴在区域内。在区域投放充足、多样的材料,定期更新,保持幼儿兴趣。同时,设置观察区,鼓励幼儿观察同伴游戏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培养自我管理和监督能力。
在离园环节可以利用谈话、离园互动仪式、离园歌、离园任务卡、模拟游戏等方式提升幼儿秩序感。
中班组
中班组教师选择从户外活动、餐点环节两个环节进行优化分享。户外活动时首先要保障幼儿安全,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供适宜多样的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层次不同;着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推动幼儿自主游戏发展。
在餐点环节教师注重保教融合与习惯培养;食育文化的再现;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同时提出三个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规范时间,优化管理;关注个体幼儿的情绪;环节再优化,让教育自然而然的发生。
小班组
小班老师在过渡环节从三个维度提出建议:1.过渡要“自由”,满足情感需要。将枯燥的过渡环节要求转化成有意思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边玩边进行生活活动。2.过渡要“自觉”,尝试制定规则。引导孩子尝试制定过渡环节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自觉的规则意识和能力。3.过渡要“自主”,丰富过渡内容。增加一些自主的活动,如利用餐后在活动区制作未完成的作品,也可以有一些班级公共服务的活动,如照顾自然角、参与环境创设等内容,让孩子自主选择。
自主阅读方面,小班组发言人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班级阅读环境及材料、教师提问以及家园配合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支持幼儿自主阅读提供了有效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通过此次教研,以一日活动为题展开专项研讨,反思不足的同时梳理调整策略。我们将秉承“让每一个生命都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不断观察、记录、思考,优化组织形式,使幼儿一日生活各活动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加有序、有趣、有意义,追随儿童立场,逐梦前行。
观为看,察为思,研为径,
生活细微皆教育真章,
让我们追溯幼儿日常过渡的足迹,
每一处短暂都蕴藏着成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