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为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青年教育集团彭祖大道小学亦乐书社读书沙龙活动如期举行。本次读书活动主题为“阅读明智 书香润心”。
本次读书沙龙活动由“凌霄花开”微团队进行分享。凌霄花无论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正常开出美丽的花朵。该团队秉承凌霄花志存高远的品质,秉持着读书给人以快乐,读书给人以光彩,读书给人以才干的主张,与书社其他成员进行了交流、分享,在此次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次分享的书目是李政涛的《教育与永恒》。
《教育与永恒》是李政涛教授向周国平先生的致敬之作,凝聚了他对教育的情感、对教育的追问。不同于长篇大论,本书以诗性的感悟,直觉的捕捉,自问自答式的内心独白和质疑,探寻教育、人、永恒之间的关系,短小精悍,易于阅读。内容涉及广泛,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到终身教育,而作者对每一种教育形式的论述均直击重点,每一点都泛着思维的理性和哲学的碎思,每一项值得读者深入探究引人深思!
阅读分享
亦乐书社“凌霄花开”微团队成员李涵清老师、姚秋子老师、郝皆慧老师、张伟琦老师从各自学科角度进行分享。书社教师们从中汲取养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感受了一场心灵盛宴!
李涵清老师对如何进行有效教育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同时,教育应该是一个贯穿人生的过程,教育者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适应变化和创新,只有通过这种全面和持续不断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姚秋子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及培训的不同理解:《教育与永恒》原文中提到“教育常常被缩减为培训。”教育离不开“训练”,但不止于、更不等于训练。教育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还要启迪人的智慧,培育人的人格。培训可以速成,且必须速效,“马上就要用”的召唤如擂鼓般在培训者的耳朵旁反复回响。教育与培训目的不同,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对象与时间有差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结果与影响相异,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郝皆慧老师通过此书重新审视了教育与人的关系,做出了分享: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它像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寻找到永恒。通过阅读,我逐渐明白,教育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生存,更是教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世界,开阔视野,激发潜能。教育和永恒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哲学思考,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探索。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思考教育的意义,努力追求真理、智慧和美,让我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得到真正的延续。
张伟琦老师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分享了心得体会: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好书推荐
付丹丹老师为大家分享于永正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在教育过程中,以身作则,言行合一,发挥出榜样的影响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为人师者,言传身教,正己束人。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将教书育人当成一份简单的工作对待,要认清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要天然具备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于老先生用五十年的执教生涯栽种桃李满天下,取得厚名芳四海。我们更要接前辈之旗帜,立桃李之志向,立足岗位,担当职责,不忘初心,像于老先生那样,在三尺讲台,教育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出栋梁之才。
高惠老师为大家分享颜莹老师的《我与教育写作》:“行动是思想的母亲”“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懒得动手去做,哪里会有正确的思想产生”。只有在实践探索和变革中,教师才会收获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深刻的体悟,这些在变革中获得的体验与思考,往往更具研究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学习、思考的习惯,没有尝试的动力,教师的教育生活就会永远是“模糊的旧事”。
交流分享
听了“凌霄花开”团队的分享,其他书社成员也纷纷发言,交流自己的收获。
张志国老师:“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飞鸟时,我们能吟通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看到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时,我们会默念到“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文字和生活里。
曹宇婷老师:李政涛先生将自己的思想汇总,字斟句酌,用精炼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想到了食粮,一种腹空但脑袋裹实的精神食粮,颗颗饱满,粒粒浑圆。我用四季之行来阐述我穿梭过他的思想之林时的感悟,无时无刻不临身于教育之光给人带来的春一样的始发、夏一样的繁茂、秋一样的灿烈、冬一样的静美。它唤醒着每个正在生长的灵魂,努力拨开荆棘,开出道路,让生命向着永恒延伸。教育,这倔气又执拗的一束光哟!
侯慧祯老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一所好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有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责任的人用心做教育,传递温度和热量,点燃学生的梦想和激情,拓宽他们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龚艳艳老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提升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素养,然后再是教学生做事、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我们应该做有温度的教育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有温度的教育者,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石绿冬老师: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这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浸润过程。教育要直指人心,要能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并引导其向善。为入师者,当有诲人不倦之精神,教育才能有温度。我认为每一位年轻教师都应当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要了解学生的向师心理,教师的每个细微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风向标。
赵琨副校长总结发言
最后,赵琨副校长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阅读是精神的旅行,每读一本好书,都是在和一位智者交流,我们要注重在读书过程中进行思考,梳理并整合自己的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愿我们在团队中抓住机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相信亦乐书社的老师们都能得到自己的那朵凌霄花。
书香致远,阅享成长。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本期读书分享会不仅为教师读书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让学习成果得到了共享,更让教师们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学校将持续引领老师们有所思、有所为,坚定教育初心,弘扬的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