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徐州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大马路小学分团探访徐州古奎河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小海燕记者团     2025年4月17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5168次

  最美人间四月天,万紫千红春满园。为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的徐州力量,让小记者感受彭城七里千年文脉上的文化名片。4月16日下午,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和徐州教育在线组织小海燕记者团大马路小学分团走进徐州古奎河,开展“探访徐州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探访体验活动。

  小记者们整齐有序地来到古奎河岸边,怀着期待与好奇,聆听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王乔研究员的精彩介绍。王研究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介绍了古奎河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他侃侃而谈:奎河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支流,起源于汉王拔剑泉、云龙湖,由泉山区、云龙区、铜山区流入安徽濉河。它不仅是防洪排涝的重要河道,也是徐州市民生活和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奎河源于奎山的沟渠,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徐州城东南的一条普通排水沟,明代万历十八年,徐州遭遇严重水灾,城里积水,年余不退,难以外泄。水利大臣潘季驯奉命莅临徐州治水,采取开浚和筑堤的策略,将其拓宽为一条泄洪河,解决了徐州城内的积水问题。不仅保护了徐州城的安全,还为农田灌溉和城市排水提供了重要支持。

  奎河是清未民初的水运交通要道。连接徐州与周边地区,成为重要的运粮通道,民工把农作物用船运送到徐州牌楼、坝子街附近进行交易。由于粮船进城是逆水,必须用纤夫拉纤前行。每天来往船只络绎不绝,驿道上赶早市的,推车的,赶牲口的,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奎河岸边临街的一条下街,店铺比邻,排列着饭店、酒馆、茶馆、粮行等;酿酒的、织布的,炸馓子的,卖馒头的,钉马掌的,剃头的,唱丝弦的,卖煤油的布满街巷,一片繁华景象。奎河的通航,不仅迸发奎山的繁华,也促进了以丰储街为中心的徐州南关商埠区的繁荣,促进了徐州经济发展。

  后来,几经改造,几番疏浚,几经变迁,滔滔不绝的奎河水,见证着彭城的发展史。如今的奎河,通过新一轮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打造成了一条既能防洪排涝,又能休闲观赏的城中河,实现了“水净、添绿、展文、增趣、便民”,使得古老的老奎河蝶变成徐州一条绚丽的城市彩色飘带,成为市民心中的母亲河。

  古奎河是徐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将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是城市喧嚣中的一片宁静之地,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机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徐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韵味。

  小记者们一边用心观赏奎河美丽的景色,一边用心聆听讲解,一边与王研究员热情地交流互动:“奎河长度有多少,它流经哪些地方?奎河历史上有几次变迁治理和开发?奎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的?奎河生态景观长廊是什么样的?少年儿童要怎样参与和保护奎河……”王教授都一一耐心地作了回答。沉浸式的探访让小记者们对奎河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思考,它唤起了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文脉的赓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家乡文化底蕴的厚重。

  小记者们兴致勃勃地走下亲水台,河水在轻轻的流淌,水波轻荡层层涟漪;登上观光桥两岸高楼大厦直插天际,尽显城市繁华;岸边徘徊历史文脉与春日生机交相辉映,这里绿荫环绕、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小海燕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在亲水台、观光桥、绿化带合影留念,留下了最美好的瞬间。

  小海燕记者吴梓源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探访古奎河,是对家乡传统文化认识的一次提升,也是一次文化情感之旅。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徐州的历史文化,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小海燕”记者,我会勤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家乡做贡献。”“这次探访徐州古奎河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的心中不由地升腾起对历史的感慨、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更加坚定了‘建设家乡,未来有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小海燕记者顾靖怡也深有体会地说:

  小海燕记者团总部主任陈晓最后说:小海燕记者团开展的 “探访徐州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探访活动第四站走进徐州古奎河,大马路小学分团40多名“小海燕”参加了这一有意义活动。江苏师范大学王乔研究员带领我们参观体验,让我们了解了奎河历史渊源,学到了知识,受益多多。徐州古奎河从一条普通的排水沟演变为重要的泄洪河、运粮河,再到现代的城市景观河。它见证了徐州400多年的历史变迁,也是徐州文化和记忆的象征。一河春水绿,两岸繁花开。春季的奎河两岸河水悠悠、碧波涟涟,走进这里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徐州人杰地灵,历史文脉深厚,作为新时代少年要努力学习,积极探访历史遗迹,让徐州古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时代芳华,将来为建设发展大美徐州贡献力量。

  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陈晓 丁修武

扫一扫分享本页

874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