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并实践的宝贵财富。本学期,我们微波读书社语文阅读小组参加“学陶师陶,知行合一”教育名著主题共读活动。本次活动以《陶行知文集》为核心读物,旨在通过深入研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共同探索教育的新路径。
胡文慧老师分享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主题为“当生活即教育理念照进课堂”,她从自身教学出发列举了如何践行这一理论,提出“当我们把教室的围墙打开,让自然、社会、家庭成为教育的素材库,学生眼中的求知火花会愈发明亮。”这种将生活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智慧,更让学生懂得:学习,本就是一场与生活的双向奔赴。
贾梦娇老师分享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自由思考;解放双手,鼓励实践创造;解放眼睛,引导观察世界;解放嘴巴,倡导敢问敢说;解放空间,走出课堂接触自然;解放时间,避免填鸭式教育。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主体性,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阅读这一理念,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当今社会更需践行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养孩子的创新力与独立人格。作为教育者/家长,我们应努力为孩子营造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让每个生命焕发独特光彩。
贺克元老师重点分享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他结合教学实例,生动阐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核心内涵,指出教育应扎根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知。
齐婧霖老师分享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根植于日常生活,通过真实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品格、习惯和能力。在这一理念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常规,将教育自然融入其中。以下是具体实践建议:1. 从生活细节中建立常规 将整理书包、值日劳动、时间安排等生活事务作为教育契机。例如,通过分组值日培养责任感;通过制定个人作息表学习时间管理。 2. 自主管理与集体约束结合 通过班会讨论班级公约,让学生提出“如何保持教室安静”等方案,增强主人翁意识。 设立“小导师”制度,由学生互相指导生活技能(如整理课桌),促进同伴学习。陶行知的理念提醒我们:常规培养不是机械训练,而是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教育者需耐心引导,让规则服务于人的成长,而非相反。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即便在今天,也依然充满活力和指导意义,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更加高效、人性化的教育路径。